午门斩首(午门斩首来历)

生活百科 02-28 阅读:154 评论:0

古代下令把犯人推出午门外斩首,所谓的午门是哪里?

古代下令把犯人推出午门外斩首,所谓的午门其实就是故宫的正门。这个门在故宫的整个南北轴线上面,而且正在居中面向阳面,位置正在在当子午,所以这里也被叫做午门。

在午门的前面还有三个门,依次是端门,然后是天安门,紧接着是大清门,然后在午门的后面还有一个是太和门,整个故宫一共就是这五个大门。在午门除了南面以外,其他的方向都有城台相连,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方形的广场。

其实在影视剧里面所说的推出午门斩首,这个说法还是有待考证的,不是真的。因为午门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庄严的地方,一般犯人斩首肯定不会选择这里,没有人会愿意在这样神圣的地方沾染血腥。古代的时候君王如果要发布诏书,也是在午门宣布的。

每逢节日的时候,君王都会在午门进行一些仪式。比如立春时分,君王会在午门的时候赐给大臣们和百姓春饼,预示着新的一年有好的兆头。端午节的时候也会在午门御赐凉糕等食物,而重阳节的时候还会在午门赏赐花糕。所以午门应该说是一个吉祥喜庆的地方,如果在这里斩首的话,这是不合理的。

并且如果发生战争,有将领打了胜仗回来,要给君王贡献俘虏的话,也是在午门这里举行一个叫做献俘礼的仪式。所以基本上无门这里都是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才会在这里,而且无门作为紫禁城的正门口,如果在这里随便斩杀的话,血腥污染了紫禁城,这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午门一般都是用来庆祝的地方,不会用来斩首。

午门斩首来历

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因为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在明朝,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日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

午门

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清朝顺治四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北京九门

北京九门是指明、清北京内城的9座城门,北京内城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为元大都城墙,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

午门斩首来历是什么?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选美女。为此群臣上谏,皇帝发怒下令廷杖舒芬、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

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

注意。

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门建于明代,由永乐皇帝朱棣所建。明代,只是“廷杖”时在午门处决,但有时也会打死,所以成了杀人的地方;清代只是打仗回来庆祝在午门而已。

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推出午门斩首是皇帝说别在我家里杀人,更不是让在皇帝家门口杀人。

午门斩首(午门斩首来历)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午门斩首,“午门”究竟是什么地方?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口,而且是不能在“午门”这个庄严神圣的地方斩首的。“午门”的作用除了是彰显皇家威严之外还有就是“午门”是皇帝颁布诏书的地方,而且虽然不可以斩首但是可以在午门杖杀有罪的大臣。

“午门”并不单单是一个大门口,而是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型的建筑群,因为“午门”所处的位置在紫禁城的最中间而且面对太阳所以被当做是紫禁城的“脸面”。其中就包括我们最熟悉的“天安门”,除了天安门之外“午门”还包含有“端门”、“大清门”以及“太后门”。最早的时候“午门”建立与明朝永乐年间,而在清朝顺治皇帝继位的时候再一次修缮了“午门”是“午门”更加的气派符合皇家威严。

而至于“午门”的用处并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午门”并不是用来斩首的地方,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皇帝在此地颁布诏书。除此之外,在重要的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类的节日皇帝还会派遣专门的使者在此地“赐菜”。所以“午门”最大的用处是来彰显皇恩的,在重大战争胜利的时候也会在这个地方迎接凯旋的将领。

“午门”虽然不是斩首犯人的地方,但是“午门”这个地方却是可以杖杀犯了大罪的臣子。“午门”神圣不可被血迹所污染,然而古代时候杖杀手段是十分高超的,多少棍可以把犯人打死,多少棍可以把犯人打成残废都是可以控制的,所以用廷杖处罚不是出现血迹,而斩首犯人的地方都是在柴市或者菜市口进行的。

古代有曰“推出午门斩首”,为何斩首地点偏偏选在午门?

古代有一种典型的处理犯人的模式是“斩首”,而斩首的地点选择一般是放在午门。将犯人在午门斩首在明朝时期有过,选择午门这样的重要地点行刑是为了震慑官员,起到警示的作用。

一、午门

我们都知道明清两代皇帝的住所是紫禁城,在紫禁城的正南门是为午门,这是古代坐北朝南的规矩立下来的。故宫的正门就是我们所说的“午门”。午门只有在什么时候会被用到呢?一般是明清的皇帝在接见外来使节、遇到重大战争出征、大将军凯旋这样的历史大事件的时候,午门才会开。所以在明清两时期,午门门口发生的基本上都是好事情,并未出现将犯人在此斩首这一说。

二、推出午门

推出午门这一说法是源自于明朝的皇帝朱厚照,在公元1519年,皇帝治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有一些大臣触犯到了皇家的尊严,就会被皇帝下令在午门处执行杖责,这种刑罚是比较轻的,对大臣而言目的是为了起到警示的作用。朱厚照在位时,想要下江南选美被群臣所拒,勃然大怒之下就下旨廷杖数百人,当时被杖毙的大臣有十一人。所以后来的明朝皇帝也开始有样学样,直至后来“推出午门”这一说法就被指代为皇帝要对某些官员进行处罚的标志之一。

三、菜市口行刑

古代历史上真正的斩首地点不在午门,而是在菜市口,一般是会选择午时三刻行刑,目的是为了警示世人。将犯人在此行刑后将尸体抛弃菜市口,用于围观示众,让老百姓不要去做违法的事情。各个朝代设置的刑场位置不一,但是共同特点就在与围观的人数一定够多。至于午门斩首这一说法在清朝之后是并不存在的,毕竟午门并非人人皆可过的。

标签:午门斩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59067084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网友评论

相邻内容

    该模块只在文章页面有效!
    插件自动生成文章列表,仅建议修改模块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