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三国大将魏延之死)

生活百科 02-28 阅读:179 评论:0

魏延是如何死的

魏延之死的历史真相是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主要成就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出子午谷奇谋。阳溪之战大破郭淮、费曜。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在诸葛亮指挥下,和高翔、吴班等一同于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果。

正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魏延追随刘备的时间比较晚,在公元211年时,刘备受刘璋之邀带着庞统等,开启争夺西川。几乎同时,魏延带着自己的曲部投奔刘备而来。也就是说,魏延属于带资入股,有一股属于自己的人马,虽没有确切的数字,不过应该不太多,否则魏延的待遇早就起来了。

但不论怎样,魏延的到来让刘备非常高兴。因为刘备入川时,为了打消刘璋的顾虑,根本就没带着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这四位名震江湖的人物,这就使得刘备入川实力大打折扣了,而魏延在此刻,还属于无名小卒,故而此刻魏延的加盟,对加强刘备入川队伍的实力,大有裨益的。

恐怕也正是在入川这一时期,魏延展现出来了自己超强的军事才能,被刘备非常看好,甚至可以说是开始重点培养。否认没法解释,为何夺了汉中后,刘备舍掉张飞,而选定魏延镇守蜀汉命门的汉中。而魏延跟随刘备的这一阶段,同时也让魏延受益匪浅。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是相当强悍的。且魏延的性格等,也让刘备非常欣赏。因此可以肯定,当拿下西川后,魏延已经被刘备视为后起之秀中的翘楚人物。

在刘备选定魏延为汉中太守时,两人曾发生过一段对话。刘备问:委任你这么重要的任务,你不打算说两句啥吗?

魏延朗声答道:若曹操自己亲统大军前来,我就为老大你把他挡住!若是其他魏国将领前来,我就替老大你灭掉他!

这就是魏延!同时也是为何会被刘备喜爱和重用的原因——这性格像不像关羽?自信到了狂傲地步!而刘备就最喜欢这类棱角分明的人。因而魏延得以在刘备手下大放异彩!但可惜随着刘备去世,诸葛亮虽依然重用魏延,却也对魏延的这种狂傲性格很是头大。《三国演义》说,诸葛亮讨厌魏延。但真实的历史却是,若无诸葛亮的偏袒和保护,魏延都不可能被重用。因为魏延就是把双刃剑,刘备驾驭起来,能发挥出恐怖威力,诸葛亮驾驭起来,会降低一个层次,但别人想驾驭魏延?根本没这可能!

这其实就是魏延真实死因。《三国志》记载说,诸葛亮死后,魏延由于堵住杨仪撤军的道路,被王平一嗓子喝散手下。随后魏延逃离,杨仪命马岱追杀,最终是马岱杀掉了魏延,并诛灭魏延三族。并被扣上一个谋反的帽子。

但主流历史观却都对此事表示怀疑,说魏延不知死活,胆大妄为等都没问题,但说他谋反却没人相信!因此陈寿给魏延的定义是: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即,魏延由于性格原因,导致作死!

笔者认为,这个定位是相当公正的。但笔者却要加一条,魏延还是被时代抛弃的悲剧人物。因为自诸葛亮去世后,三国时期就暂时告别了金戈铁马,进入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刻,那么如魏延这类人还需要吗?不需要了!可惜,魏延却未能看清,故而才遭此横祸!

魏延怎么死的

魏延是被马岱杀死的。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扩展资料: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病逝。在他死前曾密于杨仪,费祎,姜维等作身陨之后退军节度。作出了"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决断。

诸葛亮死后杨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之死废天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从魏延这段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已经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当作继孔明之后的合适人选。也自觉不自觉的挑起收复中原之大任。或许他早已一厢情愿的认为丞相大人会把大权付之于己。然而令他心痛的是诸葛亮并没有重用他而是让他为一个小小长史断后。

当然魏延不会安然从命。诸葛亮也知道魏延不会去给杨仪断后。所以才在死前密议时说了“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话。由此魏延与诸葛亮等人的矛盾开始激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里写的是魏延企图夺取军权而被被马岱所杀,但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而非正史,里面有很多不实的情节。

那么正史《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里记载的魏延是如何死的呢,原文如下: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意思就是说,魏延与他的儿子,手下等几人逃亡汉中,杨仪遣马岱追杀,马岱追上后杀掉魏延,并砍下脑袋交给杨仪,杨仪将魏延的脑袋踩在脚下说:“庸奴,看你还能不能做恶!”之后夷了魏延三族。

那么魏延为何要跑,为何又被杨仪所杀,诸葛亮死前又是否真的留下剿灭魏延的计策呢?其实这些在《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里都能找到答案。

诸葛亮临死前确实做出了撤军的决定,但绝对没有授予杨仪,姜维等人剿杀魏延的计策,原文是这么说的: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大意就是,诸葛亮定下撤军计划,由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那就不管他了,其余人自行撤退,改为姜维断后。

那么根据后来魏延的表现来看,诸葛亮是非常了解魏延性格的,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下令斩杀魏延,这就说明,诸葛亮断定魏延也许会闹情绪但绝对不会反,当时蜀国人才稀缺,魏延智勇双全,是蜀国非常重要的大将,诸葛亮怎会临死前决定断掉蜀国一臂呢?

但是,“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为何要这样说呢?他真的决定不管魏延了吗?大军走了,独自留下魏延,他不怕魏延投降曹魏吗?其实前面说过了,诸葛亮了解魏延,他断定魏延不会反,如果大军撤退,魏延抗议无效,那么他魏延即便心中有万般不愿意最终也会跟着大部队走,事实上,魏延也确实这么做了。

虽然魏延也撤退了,但他很不满断后,至于原因,他是这么说的“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也就是说,他不是不满诸葛亮的决定,而是不满杨仪,那么不满杨仪之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

魏延率领部下先行南归还烧掉了杨仪等人的退路,说实话,这就有点过分了,你如此行径怎会不引来杨仪等人的怨恨?不贻人口实呢?不仅如此,他还“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到了这里魏延和杨仪已经刀兵相见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已经升级为仇恨。

之后两人就纷纷上书互相指责对方谋反,此时的后主刘禅年纪尚轻根本不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只能问身边的人,结果就是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大家都担保杨仪是忠臣,魏延是反臣,就这样魏延失去了朝廷的信任,手下也便作鸟兽散,魏延自知败局已定,只能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跑去汉中。

那么,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以及魏延的表现来看,不难看出,自始至终,魏延都未曾真正想过谋反,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只针对一个人,就是杨仪。

所以我们就要分析魏延为何对杨仪不满呢?其实《蜀书》里也有过解释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极善养兵,用兵,且勇猛过人,但性子也很孤傲,所以手下的人都不愿与他争执,纷纷对他敬而远之,只有杨仪从来不会宽让他,这令他很生气,所以两人的关系势同水火。

后来诸葛亮死后,他又愤愤不平的说“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这说明了魏延是非常瞧不起杨仪的。

与杨仪的关系不好,又要受制于杨仪,这对性情孤傲,目中无人的魏延来说根本忍受不了,甚至视为奇耻大辱,所以他才会处处与杨仪过不去,而杨仪虽然是文官,但也不是好惹的,逮着机会就杀了魏延,还夷其三族,所以说,文化人生气起来也很严重。

还是要引以为戒,避免历史重演啊!

魏延之死(三国大将魏延之死)

标签:魏延之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59067084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网友评论

相邻内容

    该模块只在文章页面有效!
    插件自动生成文章列表,仅建议修改模块名称